close

「轉載」 倪瓚 - 潔癖重症患者,元代畫家

 

倪瓚

 

 

倪瓚(1301-1374),元末明初畫家、詩人。初名珽,字泰宇,後字元鎮,號雲林子、荊蠻民、幻霞子等。江蘇無錫人。倪瓚家富,博學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門。元順帝至正初忽散盡家財,浪跡太湖一帶。倪瓚是影響後世最大的元代畫家,他簡約、疏淡的山水畫風是明清大師們追逐的對象,如董其昌、石濤等巨匠均引其為鼻祖,石濤的書法題畫,從精神到體式皆是以倪瓚為法的。

 

倪瓚亦是一個以復古為旗幟,而追求藝術個性化的書法家,與張雨、楊維楨一樣,既屬於這個時代,又不屬於這個時代,這就是藝術對時代的超越性價值。


 

 

漁莊秋霽圖》是1355年秋,作者寄居在友人王雲浦漁莊時的作品。這幅畫描繪風雨之後「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的湖邊景色倪瓚的山水畫,絕大多數採用平遠三段式構圖,近景平坡疊石,上有雜樹數株,有時加上細竹和茅亭,中景大片空白,表示湖水,造成空間的廣闊(此即黃公望在《畫山水訣》中總結的所謂「闊遠」)。遠景畫低矮逶迤的岡巒。《漁莊秋霽圖》的畫畫結構也大致如此。但是他的畫,前景與遠景的墨色並無明顯的差別,似平畫面的深度消失,令人覺得近景被推遠,遠景被拉近。宋入山水中三度空間的層次感被他破壞,變成了平面結構的圖式,而近乎抽象化的表現,這顯然是畫家主觀意識的增強。

 

倪瓚的筆墨枝法具有獨創性,畫山石是以枯筆變化披麻皺,兼采斧劈皺側筆皴擦(畫史亡稱他的皺法為「折帶皴」,一名「疊糕皴」),石塊似方而圓,有一種拙樸的趣味。他的用筆所形成的線條具有特殊的魅力。他多用乾筆側鋒,行筆深沉雄健,筆凋始終保持文靜閒雅的風致,而且淡淡的、乾乾的,一筆一劃都有一種微妙的均衡和張力。從樹木枝幹的描繪,就可以體悟到這種張力的效應,筆墨不多而生氣盎然,充滿了秋天的寒意,同時使大片空白變成空靈的境界。這是倪瓚以簡勝繁的超人之處。另外,作者在十八年後(1372年)重見此畫時感懷往昔,補題詩款。

 

全詩如下:

 

「江城風雨歇,筆研晚生涼。囊楮未埋沒,悲歌何慨慷。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珍重張高士,閒披對石床。」


 

 

元 倪瓚 琪樹秋風圖軸

 

此圖以淡墨側鋒皴出坡上喬柯拳石,濃墨寫細竹三五莖,蒼古之中饒有秀潤之氣。倪瓚的作品,被時人稱為「殊無市朝塵埃氣」。畫面總是平遠小景,疏疏落落,悄無人影,枝頭無綠葉,僅有蕭疏瘦硬的乾枝,具清冷、寂寞、淡然之意。與其說他表現的是景色,莫如說是心情的寫照。


 

 

元 倪瓚 六君子圖軸

 

倪瓚生活於元代後期,其時文人繪畫的創作理念和紙本山水畫的「干筆皴擦」筆墨技法已經完善,而《六君子圖》可謂經典之作。圖上有倪瓚自題:「盧山甫每見輒求作畫,至正五年四月八日,泊舟弓河之上,而山甫篝燈出此紙,苦征余畫,時已憊甚,只得勉以應之。大痴(黃公望)老師見之必大笑也。倪瓚。」知倪瓚此時45歲,而黃公望長他32歲,其時已是77歲老者。黃公望曾以10年時間為倪瓚畫《江山勝覽圖》淺絳山水卷,長2丈5尺多,倪瓚推崇他,尊稱「老師」,可知兩人相交之深。後黃公望果見此圖,並欣然題詩圖上:「遠望雲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擁坡陁。居然相對六君子,正直特立無偏頗。大痴贊雲林畫。」此圖之名「六君子」,應該就是從這首詩中來。

 

構圖依然是典型的倪畫「三段式」:一水間隔兩岸,近岸土坡陂陀,挺立著六株古木,據辨析是:松、柏、樟、楠、槐、榆樹,背後河水茫茫,遙遠的天邊是起伏的山峰,意境清遠蕭疏。其時倪瓚的筆墨風格也趨成熟:勾、皴用筆燥而靈動,山石以其特色的折帶皴勾、皴,而土坡則兼用披麻皴乃至解索皴,使土和石的形態及質感更為分明;樹分別以2株和4株聚合,枝幹挺拔,彰顯「正直特立」,而樹葉則2株以線勾,4株為點葉,或橫點,或直點,或介字點,前濃後淡,錯落有致。以干筆在樹身和坡石的結構折轉處及暗部略施擦筆,然後以淡墨破染,濃墨點苔,達到結構紮實,層次分明的效果。

 

此圖以樹喻君子,表達了作者對君子「正直特立」高風的崇尚。這正是宋元以來文人繪畫借物寓志的一大特色。倪瓚好畫墨竹,有人指責他畫的竹似麻,似蘆,他自解:「余之竹聊寫胸中逸氣耳,豈復較其似與非?」在《答張藻仲書》中更是明確地闡述:「僕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這無異宣告了文人繪畫的宗旨:一方面,文人將詩情畫意融入畫中,使繪畫不再是現實的簡單再現,而是寄託了人們希望的理想世界而另一方面,文人又將繪畫劃定為僅供個人娛樂的筆墨遊戲。


 

 

元 倪瓚 谿山圖軸

 

此圖為風格蒼潤的平遠山水。以簡略的筆墨畫出河岸的山丘,寬闊的水面連接著前景的坡石樹木。圖中自題中點明此畫於至正甲辰(公元一三六四年)四月八日為周伯昂所作,作者時年六十四歲。後又有作者戊申(公元一三六八年)六月詩題。畫幅中另有張監(天民)、邵貫詩題。

 

倪瓚在中國古代繪畫史上的地位突出,早在他生活的元代時期,他的畫名與人品就已經為人所知。倪瓚是元四家之一。然而,與其他畫家相比,倪瓚的繪畫作品以其特有的「空靈」之態給人一種寧靜而悠長的雋永。倪瓚這種繪畫風格與元四家中另一位畫家王蒙截然相反,儘管王蒙與倪瓚生活時期大抵重疊,但是他們之間的繪畫風格差距很大。倪瓚的作品畫面乾淨而空靈,而王蒙的作品則畫面飽滿,顯得非「熱鬧」而繁複。

 

倪瓚這一風格的繪畫作品在元代就頗受世人追捧。士大夫之間甚至以彼此家中是否藏有倪瓚作品而評定此人是否歸屬清流,是否有資格進入文人士大夫階層。這種社會風氣的形成,一方面顯示出倪瓚作品被士大夫階層追捧的程度,另一方面也體現出了倪瓚作品所流露出的氣息,正好與傳統士大夫階層的審美相符合。然而,倪瓚山水繪畫的風格卻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仔細比對倪瓚不同時期的作品,我們會發現這些作品中說流露出的繪畫風格和氣息是不太相同的。


 

 

繪畫愛好者 | 最喜愛的公益展示平台

文章來源:繪畫聯盟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需刪文請通知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元代 畫家 倪瓚 潔癖
    全站熱搜

    尋寶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